7月以来,全国各地多次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信号,气温屡屡突破往年记录。面对炎炎烈日,华夏各基地一线员工仍然坚守岗位,与小鸽子共度“烤”验。
7月初,华夏维修飞机大修部发动机车间接到B-3371飞机在机坪执行AOG右发更换任务。为保障重庆地区航班正常运行,接到工作任务后,飞机大修部紧急出动,面对重庆41℃的高温天气和机坪高达68℃的地表温度,AOG换发小组不惧高温,大家铆足一股劲儿,直面挑战,经过43小时的“接力赛”,大家最终圆满完成了此次换发任务。
与重庆相邻的成都也在7月多次发出橙色高温预警,期间成都气温一度飙升至40.3℃,还出现了多例热射病患者,而机坪上的地表温度也超过60℃。为确保飞机正常运行,维修人员在航前航后顶着烈日仔细地检查着每一架飞机,闷热的空气混合着机身散发的热气,大家的衣物早已被汗水湿透,如同“蒸桑拿”一般,但维修人员专注的眼神丝毫未变。
在“爽爽的贵阳”,机坪在太阳的炙烤下气温也少有的达到了42℃,对于常年习惯于凉爽天气的基地一线人员来说,突然的炽热温度并没让大家产生一丝松懈。平坦的机坪上没有一块阴凉地,在机坪工作的航线维修人员像是刚从蒸笼出来,大颗大颗的汗水不断从额头流到胸口。刚保障完航班的航线技术员何丰说,贵阳进入7月后已连续多日晴天,温度一路攀升,最热的时候机坪上将近50℃,这样热的天气在凉爽的贵阳并不多见。“今年的贵阳应该叫暖暖的贵阳,虽然太阳很大,但并不影响我们的保障任务。”
在衢州,当地最高气温达到39.7℃。在这个热浪滚滚的时刻,衢州机场的航班量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增长,达到了今年以来的运输高峰。工作人员测量衢州机场机坪地表温度一度达到72度。在高温期间,B-3346飞机航后检查发现有雷击,航线技术员石家锋经数个小时彻底详细检查,发现飞机雷击多达39处。为了便于后续工作人员进行修复,石家锋对每一个点位进行详细测量和标注,完成所有工作后,他的衣服早已全部湿透。
而在收到雷击排故通知后,衢州基地经理冯加强第一时间进行人员安排,并重新调整近几天的排班表,充分保障此次排故工作的顺利进行。从7月10日到17日,航线技术员黄敏、定检技术员林晟以及白班工作人员不惧酷暑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。飞机的涂漆、紧固件拆装、雷击点测量、蒙皮的除漆和恢复……大家没放过任何一处细节,只为尽快排除故障。汗水打湿面庞,便用袖子擦一擦,工作服湿透了,就换上备用的衣服继续奋战。经过全体人员数天的努力,终于完成了此次排故工作。
同样在炎热的库尔勒机场机坪上,航线技术员柳志伟指挥着B-3382飞机入港,阳光将他的面庞晒得发红,额头上已渗出了密密的汗珠。“我们夏天呆在机坪上都会戴上冰袖,因为紫外线比较强,这样能够避免晒伤。”柳志伟表示,许多一线维修人员在机坪上呆的时间比在家呆的时间还长,这样的天气对大家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。
当前,暑运工作仍然如火如荼的进行中,面对一线华夏人的身影仍如往常一般出现在各种保障的场景,坚定而提拔,为旅客和小鸽子保驾护航。